- 嘉定区民族和宗教事务办公室2024年度行政许可... 2025-02-27
- 区委统战部召开党纪学习教育部署会 2024-05-08
- 主动担当,积极作为,推动各领域统战工作取得... 2024-04-25
- 嘉定区召开2023年度基层统战工作会议 2023-12-18
微信公众号

美髯公的“抗战胡子”
胡厥文(1895-1989)
又名胡保祥,上海嘉定人。
著名爱国民主人士、政治活动家、杰出实业家。历任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分社主任,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三届理事会理事,第四届理事会理事、代理事长,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。
1945年8月的一天,是迁川工厂开联合会的日子。开会时间已经到了,联合会的理事长却迟迟没有出现。与会者面面相觑,都有点纳闷:这一向准时的理事长,怎么还没到?
这时,有人看到了理事长随身携带的手杖。从不离身的手杖在这儿,那么,理事长呢?原来啊,理事长早就到了会场,静静地坐在一边,可是谁都没有认出他来。谁会想到呢?有“美髯公”之称的理事长,竟然成了无须的白面书生。那可是留了14年的漂亮胡子呀,怎么就剃了呢?
这位理事长就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胡厥文,他的胡子啊,可不是为了好看的。这事儿要从1932年说起。淞沪抗战爆发后,胡厥文为抗日救亡活动中,废寝忘食,甚至都顾不上理发和剃须。可是国民政府的“不抵抗政策”给他当头浇了一桶冷水。激怒之下,胡厥文表示不再剃须,说是“等倭寇走了再剃”。从那一年起,他就蓄起了“抗战胡子”。
1937年,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,妄想一举吞并中国。胡厥文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生产救国、实业抗日的道路。当时,中国工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,上海登记在册的工厂占全国的1/3,资本额和技工人数超过全国总量的四成。为了保存实业力量,充实后方,胡厥文积极呼吁上海的民族工业内迁。他四处奔走呼吁,短短十多天,就动员了上海百余家工厂内迁。
时至今日,搬家都是一件劳心费神的事儿,更何况要把整个工厂都搬迁呢?胡厥文一边要安排员工调动,家属随迁,机器设备搬运,一边筹谋工厂选址,生活区规划,一边还要应对日军的轰炸、厂址被迫一迁再迁……几万吨的抗战物资啊,凭着人力,一步一步拉进四川。工厂内迁的困难超乎想象,经济损失难以估量。但那股“不赶走倭寇决不剃须”的决心,支撑着胡厥文屡战屡挫,屡挫屡战,历尽千辛万苦后,终于把包括机械、造船、纺织、炼钢、化工等行业的146家工厂,1.48万吨物资和2500多名技术人员迁到了大后方。在上海民族工业的带动下,全国内迁工厂达480家,一下子就填补了我国西南、西北地区工业的空白。中国工业终于稳稳扎根在了内地。
胡厥文自己也没有想到,这“抗战胡子”一留就是十多年。1945年,日本侵略者终于被赶出了中华大地。坚韧倔强的胡厥文信守了对自己的承诺,这才剃光了胡子,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。
壮志得酬,胡厥文高兴非常,不禁玩兴大起,留下了一张“二我合影”,一边是英武青年,壮志满怀,美髯拂胸;一边是青年才俊,面容沉静,嘴角和眉梢都透着藏不住的笑意。这张“二我合影”,如今,陈列在胡厥文家乡嘉定博物馆的“胡厥文陈列室”中。在那儿,您还可以看到被称为中国实业界“敦刻尔克”的内迁壮举,和胡厥文实业救国的拳拳赤子心,殷殷爱国情。
当然,还有那一把美髯公的“抗战胡子”。